一、工藝原理:基于 “熱力除氧” 的分層傳質設計
低壓淋水盤式除氧器是熱力除氧設備的典型類型,核心依托 “亨利定律” 與 “道爾頓分壓定律”,通過低壓環(huán)境下的蒸汽加熱 + 多層淋水盤傳質,實現水中溶解氧及其他氣體(如 CO₂、N₂)的高效脫除,廣泛應用于熱電廠、工業(yè)鍋爐給水處理系統(tǒng),設計壓力通常為0.02-0.05MPa(絕對壓力),對應飽和水溫約 104-110℃。其工藝過程可拆解為三大核心環(huán)節(jié):
1. 進水預處理:均勻布水與初步霧化
進水分布:待除氧的軟化水(或脫鹽水)經頂部進水管進入除氧器,先通過多孔布水器(如環(huán)形布水管 + 傘形分流罩)實現初步分流,避免水流集中沖擊;
預霧化作用:水流通過布水器后,以 “細流狀” 落入第一層淋水盤(由不銹鋼或碳鋼制成的環(huán)形托盤,盤內設有均勻分布的導流孔),借助導流孔的節(jié)流與分散作用,將水流轉化為 “小液滴” 或 “水膜”,大幅增加水與蒸汽的接觸面積(比傳統(tǒng)柱式除氧器接觸面積提升 30%-50%)。
2. 核心除氧:多層淋水盤的 “逆流傳質 + 熱力剝離”
蒸汽加熱與溫度提升:除氧器底部通入飽和蒸汽(通常為汽輪機低壓抽汽或輔助蒸汽),蒸汽自下而上流動,與自上而下的水滴 / 水膜形成逆流接觸;
氣體分壓降低:在低壓環(huán)境下,蒸汽充滿除氧器內部空間,根據道爾頓分壓定律,蒸汽分壓幾乎占據全部氣相壓力,水中溶解氣體(如 O₂)的分壓被降至極低水平;
分層傳質強化:水流通過 3-5 層串聯的淋水盤時,每一層均會經歷 “二次分散 - 重新聚合 - 再分散” 過程 —— 上層淋水盤的水滴落入下層盤后,受盤內擋板阻擋形成短暫 “積水層”,再通過下層盤的導流孔再次分散,相當于多次 “刷新” 氣液接觸界面,使水中溶解的氧氣持續(xù)向蒸汽相擴散;
氣體剝離與排出:擴散至氣相的氧氣、CO₂等不凝氣體,隨少量未冷凝的蒸汽一同上升至除氧器頂部,經排氣閥(自動調節(jié)式) 連續(xù)排出,確保氣相中不凝氣體分壓始終維持在低水平,避免逆向溶解。
3. 出水保障:儲水箱與再沸騰管的二次除氧
儲水緩沖:完成除氧的水落入底部儲水箱(有效容積通常為每小時處理水量的 5-10 分鐘用量),用于穩(wěn)定給水流量,避免后續(xù)鍋爐給水波動;
再沸騰強化:儲水箱內設有再沸騰管(蒸汽加熱管),通入少量蒸汽維持水溫在飽和溫度(±1℃),防止水溫下降導致溶解氧重新析出,同時對水箱內可能殘留的微量氣體進行 “二次剝離”,確保出水溶解氧濃度穩(wěn)定達標(通常≤0.05mg/L,滿足 GB/T 12145-2016《火力發(fā)電機組及蒸汽動力設備水汽質量》要求)。
二、核心優(yōu)勢:適配低壓場景的高效與實用特性
相比高壓除氧器(壓力 0.5-1.0MPa)、真空除氧器(壓力<0.02MPa),低壓淋水盤式除氧器在工業(yè)中應用廣泛,核心優(yōu)勢源于其 “工藝適配性” 與 “運行經濟性” 的平衡,具體體現在以下四方面:
1. 能源利用高效:適配低壓廢熱 / 抽汽,降低能耗
低壓除氧器的加熱蒸汽可直接采用汽輪機低壓抽汽(如 0.03-0.05MPa 抽汽) 或工業(yè)生產中的低壓廢蒸汽(如鍋爐排汽、工藝尾氣),無需額外消耗高壓蒸汽;
相比真空除氧器需配套真空泵(耗電設備),低壓除氧器僅需利用系統(tǒng)內已有蒸汽,運行能耗降低 40%-60%,尤其適合熱電廠、化工園區(qū)等有低壓蒸汽來源的場景。
2. 除氧效果穩(wěn)定:多層淋水盤抗沖擊,適應負荷波動
多層淋水盤的 “分層傳質” 設計,使水流在較大流量波動范圍內(設計負荷的 50%-120%)仍能保持均勻分散,避免因進水流量突變導致的 “布水不均” 問題;
對比單級噴霧式除氧器,低壓淋水盤式除氧器的出水溶解氧濃度波動更小(≤0.02mg/L),尤其適合鍋爐負荷頻繁調整的工業(yè)場景(如間歇式生產的化工廠、調峰熱電廠)。
3. 運行維護簡便:結構耐用,故障風險低
核心部件淋水盤采用金屬材質(如 304 不銹鋼),無易損件(如噴霧式除氧器的噴嘴易堵塞、真空除氧器的真空泵密封件易老化),正常工況下使用壽命可達 8-10 年;
日常維護僅需定期檢查排氣閥密封性、再沸騰管加熱效果,無需頻繁拆解檢修,維護成本比真空除氧器低 30% 以上。
4. 安全性能可靠:低壓環(huán)境降低設備風險
設計壓力遠低于高壓除氧器,設備壁厚可適當減薄(通常為 8-12mm),同時避免了高壓設備可能出現的 “超壓爆破” 風險;
除氧器內部水溫(104-110℃)低于高溫高壓除氧器(150-180℃),減少設備高溫腐蝕(如氧腐蝕、氨腐蝕),延長設備整體壽命。
三、適用場景與技術局限
1. 典型適用場景
中小型熱電廠(裝機容量 200MW 以下)的鍋爐給水除氧;
化工、紡織、造紙等行業(yè)的中低壓鍋爐(壓力≤3.82MPa)給水處理;
有低壓蒸汽(0.02-0.05MPa)來源的工業(yè)園區(qū)集中供水系統(tǒng)。
2. 技術局限
需依賴低壓蒸汽來源,若無現成蒸汽,需配套小型蒸汽發(fā)生器,經濟性下降;
除氧溫度較低(≤110℃),對水中溶解的高溫易解吸氣體(如 H₂S)脫除效果有限,需配合前置化學除氧(如加聯氨)使用;
設備體積比真空除氧器大(需容納多層淋水盤與儲水箱),占地面積約為同處理量真空除氧器的 1.5-2 倍,不適用于空間受限的場景。